从“土疙瘩”到“金招牌”,广东英德何以激活百亿土特产新动能
浛洸镇国道以南,一个计划投资约22亿元的英德市绿色食品深加工专业园正蓬勃发展。近年来,广东清远英德市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2+2+N”十百亿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打造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两大百亿产业,以及清远鸡、丝苗米等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发展“N”个特色产业。2024年,英德红茶产业产值突破90亿,麻竹笋产业产值突破百亿,还打造了多个“十亿级”产业,实现农产品“丰产又丰收”。
图为茶农正在采茶
标准化筑基:从“小散乱”到“有标尺”
英九庄园中央智能茶厂内,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英德红茶生产核心工艺正有序进行。过去依赖茶农“看天看色”的经验传承,如今在智能化设备助力下焕然一新。50条智能萎凋槽搭载华为智能检测技术,实时监测叶片含水量、温湿度,精准调控萎凋进程,日产能达2万斤。该企业斥资逾亿元打造的中央智能茶厂,重构生产流程,实现全流程无缝衔接,还拥有华南地区最先进的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红条茶生产线,斩获多项专利,是广东省首家应用智能加工中控平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英九庄园的智能化实践是英德红茶标准化体系落地的缩影。2018年,英德市制定出台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英德红茶》清远市地方标准,将英德红茶分类。同时,标准化浪潮也席卷了西牛麻竹笋产业。2023年12月,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首批行业标准发布,涵盖种植技术规程等8个地方团体标准,为品牌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图为英九庄园拥有华南地区第一条最先进的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红条茶生产线
英德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协同发展的模式,积极申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产业园正在建设中。产业园带动建成多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茶园规模化种植占比高,还建成省“菜篮子”基地等多个优质基地。
图为英德市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核心区
产业链延伸:从“卖原料”到“造精品”
英九庄园推出的茶啤,因风味独特在宣传期间就备受关注。英德红茶泡茶工序精致,为让更多人品尝,英九庄园推出特制冷泡茶粒和特色“茶咖”,店铺在英德餐饮店排行中名列前茅。红旗茶厂也推出荔枝冷泡茶、红茶冰激凌等各式饮品、菜品,以及红茶皂等新型产品,拓展了“红茶+”的想象空间。
英九庄园推出英德红茶与啤酒的结合茶啤产品,因风味独特,在宣传期间就受到了多方关注
对麻竹笋的深度开发同样成果丰硕。英德市华笋食品有限公司将笋制成多种开袋即食产品,笋筒还远销海外。广东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以竹代塑,生产餐具、蛋托等产品,拥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和国家专利。
延伸产业链、做好深加工成效显著。2022年麻竹笋初加工率约80%,2024年多家企业新增深加工生产线,精深加工年产值大幅增长。
品牌化焕新:从“藏在深山”到“香飘中外”
英德红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它巡游茶博会、亮相国际知名地标,还持续办好“英德红茶头采季”等活动,结合本土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IP。积极开展“12221”市场体系建设,组织茶企抱团参展,拓宽市场渠道。打造线上营销阵地,开设官方旗舰店。
英德持续办好“英德红茶头采季”“全国茶业经济年会”“全民饮茶日”“国际茶日”等活动
在一系列举措下,2025年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跃居全国红茶类榜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英九庄园构建的联合体带动众多茶农增收。
品牌化红利也惠及麻竹笋产业。英德组织笋企开展推介活动,让麻竹笋成为火锅店“香饽饽”。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经营机制,引导企业统一使用品牌标识,形成品牌矩阵。80余家生产经营单位统一使用“西牛麻竹笋”商标,产品远销国内外。
目前,英德市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麻竹笋种植面积约36.41万亩
品牌打响后,农户受益最多。英德全市麻竹笋从业人员大幅增长,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观,产业辐射带动众多农户。谢绍春表示,种植麻竹笋让家庭收入增加,自己还有时间探索拓展麻竹笋价值的方法。
从区域特产到国际名片,英德的品牌化之路让“土疙瘩”有了响亮“身份标签”,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将产业红利扎根乡村,品牌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金招牌”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通讯员】英宣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陈地杰 李卓华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